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职教动态 >> 正文

【行业热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新定位、新使命与新任务

来源: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日期:2020年05月05日 20:48  点击:  属于:职教动态
  2018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四部关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重大政策文件,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定位、培养对象、培养层次和发展保障做出了新的规划,赋予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新的发展机遇与历史使命。

  近年来,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如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9年10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本文基于对上述四大政策文件的分析,试图勾勒出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包括高校内设置的职业技术教育或师范学院)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使命与改革创新任务。

  一、新时期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的政策分析

  (一)发展定位

  “双师素质”是职业教育对教师队伍素质的基本要求。四大政策文件都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中《方案》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纲,全面谋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旨在“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方案》强调要“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尤其指出,“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由此可见,国家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培养定位十分清楚,就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对象变化

  当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为高中生源的四年制本科生和职业学院生源的专升本学生,其中前者占大部分,后者占小部分。这两类学生的学习经历、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果各有差异。一般来说,高中生源的四年制本科生与职业学院生源的专升本学生相比,理论知识强,但实践能力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早在创办之初,即基于这一现实,及时申请招生技工学校生源。这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尤为重视实践教学这一特征。

  此次《方案》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对象上呈现新的取向,提出“鼓励高校以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培养职业教育教师,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师范院校接受职业院校毕业生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学历教育等多种培养形式。”《方案》并没有否定高中生源四年制本科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价值与地位,但“重点”一词则更突出了职业院校生源和企业技术人员为对象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并似乎将其上升到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主导性地位。这种培养对象上的新取向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提出了新的发展重点与改革创新方向。

  (三)学历升级

  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与社会学历教育高移化背景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培养层次上必然也会发生学历层次高移化现象。基于此,国家先后在2001年和2015年分别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和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培养项目,2013年批准天津技术师范大学“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学位培养项目,以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方案》对高学历“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指出“支持高校扩大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探索本科与硕士教育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博士研究生培养。”这预示着我国“重点实施研究生层次的职教教师培养制度”的来临。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层次学历高移化趋势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学条件提出了挑战,也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机遇。

  (四)发展保障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虽对“双师”的意义具有深刻的理性认知,但在实践中却普遍没有做好。为使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达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四大政策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发展思路和要求。

  如《意见》提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方案》更计划从五个方面实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大质量行动,包括:一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二是实施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认证;三是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四是校企共建职业技术师范专业能力实训中心;五是健全普通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举措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供了思路。

  二、新政策背景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新使命

  (一)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从1979年开始,我国相继成立了一批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赋予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使命与任务。其后,在40余年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历程中,又有一批国家直属、省属高等学校陆续加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到2012年,全国共建立了93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0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10个全国职业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各地建立了300多个省级职教教师培训基地,基本形成了我国职业教育多元参与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和格局。

  回溯历史,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了一大批职业技术师范毕业生,为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规模化和专业内涵化的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亦应看到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人才培养质量还相对不高、到职业学校就业的比率还偏低、传统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逐步偏离原初定位等问题。这说明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内涵和吸引力还不够高,仍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其地位与内涵。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步入快车道与新阶段,这对“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强烈的诉求,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新时期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使命

  与之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相关政策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培养定位相比,《方案》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这一概念,并规定“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是对“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这一概念的超越,反映出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诉求更强烈;二是对当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要求更高;三是进一步鲜明地指出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

  采用新的概念显示出国家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深切期望,体现出“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新的、更鲜明的特点,亦凸显了新时代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师培养的使命和独特地位。

  “毕业生”是教育过程结束后的“教育产品”,它是教育的结果;“双师型”是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的修饰定语,其基本共识是要求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能力,它规定了“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内涵。“‘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这一概念不仅重视理念引导,更强调教育的结果,可通过“结果导向”来引领、规划、反思、调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投入与改革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出口的质量。

  三、新政策背景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改革创新任务

  (一)探索构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

  “双师型”这一概念具有跨界属性,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培养“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必须采取跨界协同的办法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工作场所”等元素统一协调起来。

  《意见》指出,“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方案》指出,“健全普通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四类主体具有各自的知识与资源优势,建构健全有效的“四位一体”协同机制,有助于四类主体结成紧密的协同育人联盟,使其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在“四位一体”协同机制中,大学与政府要积极搭建协同平台,强化顶层设计与机制创新,推进多元主体在职教教师教育中的联动与协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立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使命,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

  “共赢”是协同培养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推动合作职业学校设立“教师发展学校”,进一步健全与职业学校的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创新协同培养的模式与课程方案;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实现“共赢”的关键是彻底革新传统的职业技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有更长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化的教育以及进行真实的工作。

  (二)校企合作打造卓越企业实践基地

  专业技术实践教学能力是“双师型”教师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长期不足之处。加强学生企业实践教育是培养其专业技术实践教学能力的关键。

  《意见》提出,“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方案》提出,要“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和“校企共建职业技术师范专业能力实训中心”。《标准》在“合作与实践”指标维度中也规定了相应标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都颇为重视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但大部分实践基地发挥的教育作用十分有限,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作为“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培养的核心环节,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实践教育,将其摆在新时期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的关键位置,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卓越化的企业实践教育基地。要达到卓越,必须以共赢与教育性为原则,共赢即尊重企业的成本支出与利益需求;教育性是企业实践基地的本质属性,不能偏离其教育功能。要达到卓越,必须注重课程体系、体制机制、企业师傅、实践课程、激励机制等的建设。

  (三)推进高层次“双师型”职教教师培养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不仅需要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更需要拥有高素质的高层次“双师型”教师。

  《方案》重视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并提出了具体培养思路,即两个渠道与一个机制。

  两个渠道:一是“扩大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二是“探索本科与硕士教育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博士研究生培养;一个机制是:“推动高校联合行业企业培养高层次‘双师型’教师”。

  硕博学历的高层次“双师型”教师教育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高端位置与未来发展趋势,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推动高层次“双师型”教师教育布局,以此为抓手推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敢为人先,加速攀登到教师教育的制高点。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学位授予权力,强化研究、规划与行动,积极谋求成为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已经具有授予权的单位应扩大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本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谋求延伸至博士学位培养层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应积极建构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不仅要布局开展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更应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重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协同培养机制建构。

  (四)针对新生源构建人才培养新课程体系

  按照《方案》的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技术人员应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重点培养对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转变招生结构的同时,更应该针对新的培养对象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相当一部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已具备一定的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教师培养的经验,但在“结果导向”的要求下,应更加重视招生、课程、教学等核心环节,并开展卓有成效的质量行动。

  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前几乎尚无经验,如何针对这类人员进行教师教育,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探索。按企业技术人员企业工作经历的时间和职业身份,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已经被招聘的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二是不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针对前者,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需要构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课程;针对后者,可能涉及招生、学制、课程、证书等一系列教育政策问题。如何针对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教师培训,国家或地方政府需要进行统筹规划设计,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对相应的教师教育方案进行研究,做好准备。

  (五)职业技术师范教育1+X证书制度探索

  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教20条决定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实施“1+X证书制度”,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具备更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对此,《方案》提出“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虽然未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提出“1+X证书制度”的要求,但基于“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师职后培训规划,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阶段实施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还是十分必要的。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而言,毕业生应该获得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和一定层次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四种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可显著推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与职业实践对接、课程综合化改革以及师资、实训条件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具有关键作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可凭借卓越的先前基础性工作,成为对接“1+X证书制度”教师培训的实施主体。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务必要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契机,及早谋划布局,推进实施学校内部的“1+X证书制度”。但对于大部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而言,单凭自身的师资、课程和实训条件难以实施好。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内涵建设,另一方面要主动介入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的项目试点,加强与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合作。

  (六)深入推进师资、课程等教育内涵建设

  如何理解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内涵建设?

  内涵即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齐备性、丰富性和层次性,主要教学过程元素包括:师资、课程、教学、实训与制度,均为《标准》所强调的关键评价维度;建设即进行改革创新的规划、行动,以达教学过程诸要素完善和提升之目的。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聘任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多元结构团队化”建设,发挥共同体协同效能;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对接;三是推进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重。

  在课程建设方面,要深化课程理论认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结构体系,丰富课程形态与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品质,加强课程综合化与教师基本功训练,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拓展课程时空界限。在教学方面,积极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教学、混合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与学的质量。

  在实训条件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二是要加强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建企业实践基地。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要针对学校新的组织或工作设计,积极而灵活地进行制度创建,保障组织职责或工作事务得以有效地执行和完成;二是改革创新学校旧的管理制度,增强制度对组织(学校、系部、团队)与个人(教职工、企业专家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效应、学习效应和激励效应,进一步释放组织与个人的创造性活力,努力增强组织与个人的效能。


 
(摘编自2020年4月30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友情链接
腾讯新闻 中国新闻网 搜狗 新浪 CMS系统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