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主委 李修松
工匠是指我国传统手工业中拥有一定的职业技术专长并以此谋生的匠人,诸如铁匠、木匠、篾匠、铜匠、金匠、银匠、锡匠、漆匠、弹花匠、织匠、染匠、鞋匠、锁匠、秤匠、伞匠、造纸匠、补锅匠、剃头匠、窑匠、车匠、船匠、箍桶匠、瓦匠、木雕匠、花匠、裱糊匠、磨刀匠、小炉匠等手工业各行各业的匠人。传统工匠所崇奉的职业精神可以概括为:尊师、重道、精业、乐业。
尊师
一日为师,终生如父,故称师父,师命不可违。师父同辈叔伯,照例尊敬。师父以上历代祖师,都须尊敬。更有行业始祖,如鲁班(木匠、石匠、泥水匠之始祖)、虞舜(窑匠之始祖)、孙膑(皮匠、鞋匠之始祖)、蒙恬(笔匠之始祖)、张飞(杀猪匠之始祖)等,须供奉崇拜。一旦拜师入行,则要谨守师门,终生爱业,守业不二,严格训练。
重道
包括遵守师门规矩和职业道德,遵从当时的道德规范,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重然诺、守诚信等。
精业
苦学严训,锲而不舍,注重经验,精于技艺,精益求精,耐心打磨,准确无误,匠心独运,追求卓越,推陈出新。
乐业
潜心职业,乐在其中。举凡收徒、满师、成器、徒儿之孝敬,皆得其乐;至于成其技艺、制得精品、获得赞誉,则会大乐。
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从《尚书》强调的“唯精唯一”,到墨翟、鲁班等能工巧匠之追求卓越,乃至诸如汝瓷、景德镇瓷器之类工艺的臻于完美等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领我国传统手工业涌现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可以说,我国古代之所以名匠辈出,精品频传,丝绸、瓷器远销欧亚,四大发明惠及全球,“工匠精神”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发展成为制 造业大国,产品行销全世界,号称世界制造工厂。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未能得到应有的传承弘扬。与此相关,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价格普遍低端,质量不佳,缺少名品名牌,资源消耗大、行销量大而盈利微。尤其是相当多的产品生产已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是由于生产者自我要求不严谨、生产环节不精准或工序把关不严密等,以致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正是由于缺乏工匠精神的引领。纵观日本、德国、瑞士等世界制造业强国,无不以本国所形成的工匠精神引领其制造业以质量品牌为导向,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所以,我国的制造业也亟需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引领,从过去追求规模与速度向追求质量与效益转变,这也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之关键所在。为此,必须要推动我国传统工匠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去除其诸如封建、迷信、封闭、保守等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成份,继承、弘扬其诸多优秀的成份,融入我国新时代制造业等涌现的新的精神内涵,吸收其他国家工匠精神中适合我国国情的成份,从而构建我国新时代制造业的工匠精神。
经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其内涵应包括:爱业,即发自内心热爱所从事的职业,甘愿作为终身的职业追求,爱岗位、爱企业、爱同事;敬业,即忠于职守,坚忍执着,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诚实守信,注重操守,尊敬师长,遵纪守法,严守职业道德;精业,即勤学苦练,精通自己的专业或技能,精业求精,耐心打磨,毫无差错,博采众长,匠心密致,努力创新,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乐业,即在自己的职业奋斗、专业追求中乐此不疲,自觉地尽心尽力作贡献,乐于工作、乐于任务、乐于进取、乐于贡献。中外历史表明,工匠精神的弘扬和践行程度,决定每个国家制造业的质量和发展后劲,决定其健康发展程度。对我国而言,工匠精神不仅会引领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还会成为各行各业都必须追求并践行的职业精神。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一再强调弘扬工匠精神,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多次写入工匠精神。
然而,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目前工匠精神的弘扬、贯彻与践行,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相去甚远。首当其冲的,应是在职业教育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因为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而职业技术人才是各行各业赖以发展的第一支撑。如果职业教育能很好地弘扬、贯彻工匠精神,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的一批又一批职业技术人才能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就可以促使各行各业贯彻、践行工匠精神,从而获得高质量发展,进而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也严重缺失。有些学校徒有“职业技术”之名,学生却不能真正掌握必要的职业技术,少数甚至以混文凭为目的,因而招生难、分配更难。即使一些专业设置好、学生分配易的职业学校,工匠精神也不同程度缺失。管理和教学中贯彻工匠精神的不多,老师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也不多。大多数学生只是以求得一份较好的工作为目的,缺乏长远的职业追求和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自觉。
为此,建议国家建立相应制度,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促使我国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新时代各行各业向质量与效益发展的要求,乘势而上,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弘扬、贯彻、践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借鉴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成功经验,改革相关就业制度,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导向,着力改变目前我国行业不平等的现状,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营造公平合理的就业发展环境,务使地位平等,人尽其能,使职校毕业生们大有用武之地,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前途一片光明。同时,相应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地位,促使职校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追求职业光荣,厚植职业基础,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2、改革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弘扬、贯彻、践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真正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为两种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从深层次改变目前千军万马同挤高考独木桥,以至于考不上大学者退而上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校方又往往不具备职业技术教学训练条件等的现状,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业导向和毕业生就业导向,着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和潜力选择合适的职业或专业学习方向,真正获得技术专长,毕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就业发展的岗位。
3、制定相应的政策,务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将弘扬、贯彻、践行工匠精神贯穿于管理、教学、实习等各个环节。做到九纳入:
一是结合学校实际,将弘扬工匠精神纳入教学与管理研究,从而卓有成效地指导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中贯彻工匠精神;
二是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按照规划和计划有机贯彻工匠精神;
三是纳入学校师资和干部队伍建设,使领导带头贯彻、践行工匠精神,老师在备课授课、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从各自的角度、环节贯彻、践行工匠精神;
四是纳入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讲透弘扬工匠精神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其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坚定职业方向,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从而会终生受益;
五是纳入各类课程体系,包括纳入德育或公共课、文化课及各门专业技术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教学中都能结合本门课程实际贯彻工匠精神;
六是纳入学生实习全过程,使学生在实习中每一步骤都践行工匠精神;
七是纳入校企合作,特别是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师、通过师徒制师傅对学生的传帮带过程中传承工匠精神;
八是纳入学校各项技能比赛过程和相应的考试考核之中,通过竞技和考核弘扬工匠精神;
九是纳入学校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洋溢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为师生员工们的普遍的追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如能按照上述要求弘扬、贯彻、践行工匠精神,定会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使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使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4、重视工匠精神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诸如德国、日本、瑞士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工匠精神的精华,学习借鉴其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的有益经验,融入到相关政策措施之中,促使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自身发展动能。
5、责成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弘扬、贯彻、践行工匠精神切实可行的标准,按照标准每年对其进行系统考核,并与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配合执行,与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年度经费,以及有关项目挂钩。
6、经充分研究论证,建立对各类职业学校弘扬、贯彻、践行工匠精神的社会评价体系,形成强大的社会與论氛围,特别是作为各行各业用人单位选用、提拔人才的重要根据。
用工匠精神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将会加快我国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型,为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广泛而坚实的人才保障。
(摘编自2020年5月25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