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职教动态 >> 正文

【地方动态】山东:基于政策导向的职教高地建设院校行动策略

来源: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日期:2020年05月15日 23:38  点击:  属于:职教动态
  2020年1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为推进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探索与试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建设,有其浓厚的政策背景和支撑。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及具体举措已经非常清晰。这些政策文件明确了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主体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明确了各主体做什么、怎么做、实现什么目标等基本问题。本文基于对职业教育政策的梳理,以此为导向,仅就职业院校主体的实践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依据政策,做好学校发展前瞻性规划。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布局年。政策是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学习、研究、吃透职业教育政策,是职业院校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主要遵循。

  (一)理念先行定方向。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即:党的坚强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也非常清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这些先进理念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既充分汲取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所积累下来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又广泛吸收借鉴了国际先进教育经验;既遵循了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也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是职业院校前瞻性规划未来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基于目标“明主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八方面的主要发展目标,其中与职业教育直接相关的有四条: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列为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个转变的目标要求: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明确了六项具体指标,提出了七个方面的20项政策措施。目标是行动的方向,这些目标任务立足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立足于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现实,立足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高质量、让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教育,是职业院校规划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规划未来发展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提升服务质量,如何更好地实现多元化办学格局,如何办出专业特色、体现类型教育的本质等重点领域,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三)问题导向“补短板”。很多新政策是为了推进工作,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整合的若干意见》《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有针对性地点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从中观和微观层面讲:职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普遍存在,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存在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性不高、课程及资源不足、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等问题;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不够,教材编审、使用、评价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质量参差不齐,极个别地方教材的某些内容存在政治导向错误,教材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等问题。针对各类问题,国家都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举措,作为基层职业院校,就要结合本校实际,分析现状,主动作为,补齐短板,促进学校实现均衡、全面、可持续、高质量的改革与发展。

  二、遵循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运行。

  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同时,职业教育仍存在着吸引力还不够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因办学历史短积淀不深的原因,有办学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还有,就是个别职业院校在办学中存在任性而为、无标准、不规范等现象,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办学不够规范,有的是有标准而不去遵循,有的是无标准而任性乱作为。有鉴于此,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标准的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提出了“完善教育教学标准”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明确了标准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等构成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国家资历框架等。其它政策文件也提到了职业教育的相关标准: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准入条件标准,岗位技术规范标准,产教融合效能评价标准,职业院校培训工作标准,培训绩效考核标准,教材选用工作标准,职业教育教师评价标准,实践导师标准,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专业课教师技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分级考核标准,生均拨款标准,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教育国际标准,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标准,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评价标准,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等等。作为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吃透标准、对照标准、践行标准,规范办学行为。另一方面要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标准建设、完善办学行为,形成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行业企业等单位制定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校依据标准自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格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如果说学校章程是办学的基本“大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大法”。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制订程序、实施要求和监督与指导机制。各职业院校要全面落实政策要求,遵循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三、重点突破,抓住关键领域持续性推进。

  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同时,国家在几个关键领域进行重点推进,需引起职业院校的特别关注。

  (一)职教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包括建设从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到包括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学校体系;还包括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制度保障体系;促进体系有效运行的支撑条件。有人说,职教体系建设是政府层面的事,作为职业院校坐享政策红利就好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各职业院校一方面要找准自己院校的定位,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同时,也要认真考虑:是否要进一步升级发展,进一步发展需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谋划如何与上下层次职业院校的纵向衔接、与普通教育如何进行横向融通等问题。

  (二)立德树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高度重视并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加强“课程思政”推进力度,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提高职业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加强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三)产教融合。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联盟、和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校企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积极建设产教整合实训基地,参与建设产教整合型企业。

  (四)育训并举。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要求,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推进培训资源建设和模式改革,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多方合作共建培训实训平台。

  (五)“三教”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老师队伍结构;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教材;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六)证书试点。积极承担“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发送实训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同时,还有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工作,都要同步推进。

  四、结合实际,创建品牌实现特色化发展。

  职业教育政策是对所有职业院校的统一要求,各职业院校在全面贯彻落实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强优势、补短板,创建校本特色品牌,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

  (一)结合学校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产业基础、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发展趋势、地方政策优势等,找到学校改革发展的立足点、生长点和结合点。

  (二)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分析学校的办学基础、师资力量、生源情况、设施设备等情况,对比政策文件要求,找到工作切入点、突破口和创新点。

  (三)结合专业对应产业发展实际。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和水平,做优做强发展前景好的专业,以专业品牌彰显学校特色。

  (四)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分析研究当地、我国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政策要求,抓住既符合学校实际、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又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领域、环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强化突破,打造亮点工作和特色品牌,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学习政策、分析政策、研究政策、落实政策,在全面落实职业院校各项法定职责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品牌,建设类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高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是新时代职业院校的应有担当与作为。



 
(摘编自2020年5月1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友情链接
腾讯新闻 中国新闻网 搜狗 新浪 CMS系统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