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龙野虎
核心刊物用稿是有标准的,保持标准是核心刊物社会地位的象征。
首先是新颖性。就是你的文章立意必须创新,没有创新的文章和用别人内容的文章是不可能采用的。只有发他人所未思,他人所未见的文章,才有发表可能。
其次是科学性。科学虽然允许探索,但必须具备科学底蕴的必然逻辑。只有具备科学根据数据,具备科学内涵才有利用价值,不具有科学说服力的文章不会采用。
第三是实践性。无论是你的设计还是某种经验总结,都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因为核心刊物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离开社会实践,其文章价值性就要打折扣。
第四是规范性。文章的题目,摘要,正文的叙述方式,标点符号,计量数据,引用文献都有严格规定,如果不知这些规范很难被采用,因为即使有好的思路但文章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也是不符合核心刊物要求的,总不能编辑捉刀代笔替你修改吧。
所以,掌握好上述四大基本功,掌握好论点论证论据写作方法,是核心刊物发表文章的基本要求。
@数学漫谈
职业院校的老师确实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投核心期刊很难录用,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编辑部不缺稿源
通常我们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北大核心。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核心期刊目录按专业分类,不同类别期刊数量不同,但期刊数量有限,大概涵盖2000种期刊。但对于具体专业来说,对口的期刊数量更少。以数学为例,数学类核心期刊16种,综合类学报123种,其他可投期刊很少。
除了北大核心,还有一种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简称南大核心。
南大核心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性期刊,简称CSSCI来源期刊。
但南大核心主要是社科类期刊,并且有很多期刊是和北大核心期刊重复的。
一方面核心期刊的数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对发表核心论文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很多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要发表一定数量的核心期刊才能毕业,科研工作者评职称也需一定数量的核心期刊论文,核心期刊编辑部论文供过于求,因此编辑部不缺稿源。
二、单位歧视
在编辑部不缺稿源的情况下,编辑每天仍会收到大量的投稿,而审稿需要付出很多的劳力、物力、财力,因此编辑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稿件进行初筛。而工作单位经常被当做衡量论文水平的重要的依据,因此职业学院的老师,尤其是硕士及以下学历、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投稿人文章很有可能会直接被拒。
目前由于工作单位直接拒稿的期刊有很多,也有些期刊虽然可以接收职业院校老师的稿件,但往往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或者高级职称。
三、文章水平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与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相比,职业院校的老师学历和科研能力会稍逊一些,这在招聘要求上就能明显的体现出来。凡是能进本科院校,哪怕是二本的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甚至要求是"985工程"大学毕业的博士。而职业院校招聘要求会低一些,差一点的博士或好一点的硕士都是可以进的。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职业院校也有一些科研能力非常强的老师,但是非常少。这种科研能力的差距反应到文章上就是文章水平的差距,当你的单位、职称、学历、文章水平都不占优势的时候,拒稿是必然的。
什么样的文章容易被采用?
我觉得好的文章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写作规范、减少笔误。这是文章评审人的第一印象,决定着是否有必要深入去读你文章的内容。
2、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这关系到文章的脉络,清晰的条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3、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是对文章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决定文章能否被录用的关键。
总之,对于职业院校的老师,我们已经无法改变自己的单位,也不容易改变自己的学历和职称,但是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章水平,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自己发表核心文章增加砝码。
@月下禅2323
我也是高职院校老师,初级职称(硕士阶段核心论文发了五六篇)在高职院校发论文也深有同感,论文质量差不多,但是很难发,核心期刊的编辑基本不让过初审,即使过了初审在终审也会被毙掉,外审还算客观。目前会寻找一些好投的英文期刊,中文只投科技核心,不过投英文期刊付出的精力太大,每年也就一到两篇。高职学校显著特点是课时量大,课头多,开会多,填表格,带比赛,财务报账……
@义哥说教育
高校教师发文章是痛点,本人也是这样过来的,说实话非常艰辛。虽然我现在已经拿到正高职称,但是回忆那段写文章的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总结以往发文经验,什么样的文章比较容易被采纳呢?我想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作者所在学校层次
这个是重点考虑的,不是瞎说。记得有个核心杂志编辑曾说,原则上我们只登载二本以上高校的作者文章。所以,职业院校老师要发文章可能在学校层次上要吃亏,当然也有一些专门的职业教育类核心,比如说《教育与职业》,当然如果有更好学校的文章,他们还是会选择更好的学校。
第二、作者情况
作者情况也是核心期刊编辑筛选的选项。一般来讲,核心期刊都要求副高以上职称。讲师及以下职称难以被采纳。还有就是学历。一般来讲如果是博士,职称可以低一些,如果既不是副教授,也不是博士,这样的作者文章也很难被采纳。
第三、文章基金情况
一般来讲,文章有基金支持,采纳率会高些,当然基金最好是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性的省级课题基金影响不大,省级以下的就更不谈了。因为,核心期刊每年也是要审核的,国家级基金越多,期刊得分会越高。
第四、文章情况
以上三点并不是核心要件,但是很重要,有时候,一些编辑可能根本都没有看文章就将文章毙了。当然,如果符合以上三条并不能保证就能被录用。因为文章本身的质量还是衡量是否被录用的根本。这里就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选是选题要新颖。选题是吸引编辑的重要内容。好的题目让人耳目一新。学术期刊的选题决定了一段时间内刊物发稿的方向和思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在学术期刊选题范围之内的论文就无法选用,只是说,符合刊物选题的论文更容易引起编辑的兴趣。
其次是论证严密。论证的过程是最显示作者功底,也是文章质量的根本。学术论文是作者就某个问题展开的思考,思考的过程是逆向的,但是作者论证陈述的过程必须是正向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作者能够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而且论述过程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首先体现在文章的摘要以及标题的设置上。编辑拿到稿子,会依据文章的题目、摘要以及各级标题做出初步判断。
最后是文章格式要规范。论文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格式的规范性同样不能忽视。格式规范的论文可以给编辑和审稿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这也是作者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的重要表现,还能够体现作者对刊物的尊重和重视。所谓规范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学术期刊的不同要求而异。因此,作者在投稿前,务必要阅读欲投期刊的投稿要求,并参阅刊物近期发表的论文的相应格式。
第五、注重投稿技巧
通常来说,向哪些刊物投稿,作者在写作之前或者写作过程中就会有一个大致范围。确定欲投的学术期刊后,应依据刊物公开的“投稿须知”或者近期发表稿件修改文章格式, 并在稿件上注明作者简介、电子邮箱、联系方式等信息,以方便编辑与之联系。国内大多数学术期刊都实行“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以保证审稿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期刊审稿人大都是领域内的专家,因此对于每一条修改建议,作者都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
总之,投稿既有实力作为基础,也有一些技巧,根本的还是文章质量。希望你能够找准目标,投稿成功!
@热心有责任的教育人
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深有感触,不只职业院校的老师、就是普通高校一般老师发核心期刊也不容易。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原因。
一、第一作者大多要求是博士学位。经常投稿的科研人员会发现,现在大多数期刊都要求第一作者是博士。特别是文科领域。本人就曾见过蛮多硕士研究生因没有博士学位,而带上其它老师的名字。这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文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带上博士的名字,博士应该会对文章的内容作仔细甄别,从而能避免大的错误,但不好的方面是可能会埋没一部分有见解有创新的论文。
二、职业院校对发表文章的要求不高。现阶段,职业院校的老师还有一大部分是硕士学历,而且职业院校注重教学,对科研不是很看重。这就给广大期刊编辑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认为职业院校的多是没有水准,因为就会先入为主,见到投稿直接淘汰。
三、文章水平有局限性。职业院校的老师,不乏有专心做科研的,但是整个学校的科研氛围不强烈。大部分并没有认真去进行调研,撰写论文。一定程度上,文章的水平有限,这也是期刊编辑不待见的原因。
四、缺乏权威专家的指导推荐。一篇文章,如果有权威专家的推荐,或者挂名,核心期刊还是愿意刊发的。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常常接受各大期刊的约稿,只是时间有限,来不及写。如果你能和权威专家学者建立联系,比如你的导师,帮他们撰写文章初稿,让他们提意见修改,再挂上他们的名字。这样是最容易发表的。
(摘编自2020年10月7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