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 吴学敏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很大,而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数量远低于市场需求。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3000万人左右。有关调查显示,73.8%的企业反映“技术人才缺乏”,现有高新制造企业人员“懂机器的不懂软件,懂软件的不懂机器”,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复合型人才稀缺。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技能劳动力队伍呈现出“钻石型”结构,而我国仍然是“金字塔型”结构,初级工比例最高,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这已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短板和掣肘因素。契合产业转型升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质量需求层次上移的实际,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质升级,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完善。
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拓宽青年成长通道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延伸到本科层次,适应广大青年对本科教育多元化的需要。
当前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不高、对优秀青年吸引力不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被限定在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扮演了高等教育“兜底”的角色。在社会普遍重视学历层次的大背景下,不少有志于、有潜力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才因学历层次所限不愿选择职业教育。
适应人民群众教育多元化需求,迫切需要增加本科教育的多样性,在现有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格局下,增加职业类型的本科教育选择,将更加丰富青年成长成才路径,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更多种可能和更坚实砝码。社会期盼构建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人民群众希望有更多向上成长成才的通道,并能够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实现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的梦想。
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有助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本科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巩固这一环节的引领性地位,既要学习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也要结合中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实际,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亟待建立一贯式培养模式。近年来,江苏、山东等省份探索建立了多种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衔接的培养模式,如“3+2”贯通培养,为高职专科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通道。然而,由于两类教育在培养定位、评价体系、师资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高职专科学生升入普通本科学校后,一般不再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接续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衔接、融通与协调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既是对前序培养资源和成本的浪费,也很难大批量培养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因此,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增加高职专科衔接高职本科通道的制度设计,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实施一以贯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利于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良性循环。
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应坚持职业属性和本科属性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有关工作正有序推进,教育部已发布本科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一体化专业目录,本科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办法也已公开征求意见,各项制度体系标准逐步健全。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上的延伸,是职业教育类型的本科层次。因此,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前提下,开展职业本科教育首先要坚持职业属性,坚定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还要坚持本科属性,做好本科教育的职业类型。
坚持职业属性,要做好四个转变提升。在培养定位上,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向复合型、精深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提升。在培养模式上,由校企合作型向校企融合共生型转变提升。在师资队伍上,由“双师型”向专家型双师转变提升。在服务能力上,由对接产业的“跟跑型”“并跑型”向产业“引领型”转变提升。
坚持本科属性,要推进三个升级。围绕应用研究,推进学术性升级;着眼发展潜力,推进基础性升级,既要坚持就业导向,也要兼顾学生学业发展需求;优化动力机制,推进创新性升级,不设禁区、敢于尝试,敢为人先、勇于探路。
职业本科教育健康成长需要政府、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共同呵护和大力支持。面向未来,作为职业本科学校,要始终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培育大批复合型、精深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发展,支撑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