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大考,主动求变,在线教育,奋进攻坚”,8月30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了“2020年教指委年会暨高校在线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会”。
会议研讨疫情带来的挑战与在线教育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交流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典型案例,研讨疫情后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前景,并举行教指委2020年度工作会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处长李静,教育部教指委主任、副主任、委员,部分特邀专家与有关单位人员参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长、教指委副主任徐晓飞作题为《从应对疫情看新常态下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及作用》的报告。
据介绍,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MOOC+SPOC、在线直播教学、录播方式和远程指导等方式。同时,高校还探索了线上线下毕业设计的新模式。这些在线教学也给高校带来了许多变化,如教师角色从讲者转变为主播、教练;学生角色从听众转变为演员、运动员;高校也转变了管理教学的方式,在线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时进行精准管理与改进。
徐晓飞表示,疫情后新常态下教育将是“线上线下 + 智能 + 教育”的新形态,随着未来智能在线教育在各个层次教育的广泛深入应用,必将带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管理、教师职责、教学评价、教学服务提供甚至是学历认证方式等全方位的改变,呈现新特征和新趋势。
徐晓飞建议,面对“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热潮,应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慕课与在线教育,提高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面对2020年疫情困扰,应化危为机,推动我国慕课与在线教学的新高潮。疫情之后,应积极应变,及时总结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的经验与问题,探索在未来教育“新常态”下我国在线教育再深化与再创新的发展途径,助推高等教育变革,促进高校教育质量提升。
徐晓飞报告PPT全文
(摘编自2020年9月1日《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