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者论坛 >> 正文

彭小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难点与方略

来源: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日期:2020年03月03日 17:06  点击:  属于:学者论坛
  [摘要]1+X证书制度是国家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重要举措,实施1+X证书制度有利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的职业教育环境和条件下,实施1+X证书制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工作难点,需要从建立多元协同推进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健全监督评价制度、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推进,开创有利于1+X证书制度落实的新局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资源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文简称《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下文简称《试点方案》),提出1+X证书制度年内将在首批试点院校中落地实施。2019年6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确定了首批试点院校名单。随着第一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2019年9月,教育部又启动了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作为一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重大创新,1+X证书制度的实施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是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一、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

  (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曾对现代职业教育做出明确界定:“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该表述指出了现代职业教育所应具备的职业性、技术性、开放性、全民性、终身性五大特征。国务院在新时期出台的《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改革,正是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现代性特征。实施1+X证书制度,将有力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一方面,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培训功能。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是典型的学校本位教育模式,职业院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一枝独秀”,职业技能培训处于边缘地位。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全民性特征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然是职业院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教育体系,二者都应当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促进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衔接与统一,显著强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培训功能,有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理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直是职业院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双轨运行”的管理体制,职业学校教育主要受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则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辖,由于两类职业教育在招生、培养、继续教育等方面有交叉之处,导致教育部与人社部出现职能重叠的情况,既降低了管理效率,又难以发挥部门合力。通过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得以整合在一个系统之中,同时《实施方案》也明确规定了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的职责,如此就理顺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体制,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扫除了体制障碍。

  (二)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

  我国职业教育是典型的二元结构教育系统,它主要由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部分构成。学历教育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以人力规划为基础的体制性教育,完全被纳入政府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中,教育对象主要是尚未踏入社会的青少年学生群体。非学历教育则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社会性教育,它只在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层面被纳入教育管理体制,在具体实施层面基本不具备体制性特征,与正规化、规范化的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教育更多呈现出一种自发性、随意性和破碎化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的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广泛的受众,也各自形成了庞大的教育体系。但是,从发展程度上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学历教育在教育经费、教育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教育制度、教育质量等各个层面都远优于非学历教育,从而导致职业教育结构的失衡。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民众受教育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实施方案》适时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院校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指出“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面向在校学生”,这就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1+X证书制度的支持下,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都被纳入同一个教育体系之中,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所获得的成果都被置于同一个评价体系之下,这不仅有利于平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教育资源和比例结构,也将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提供制度支撑,有利于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

  (三)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受普通教育影响至深,早在20 世纪90年代,众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是由普通中学改制而来,同时在普通中学中还大量开办职业技术培训班。步入21 世纪以后,又有很多普通高等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技术大学、应用型技术学院,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职业教育建设发展路径下,职业教育所具有的普通教育色彩十分浓厚,但缺乏技术技能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为了从根本上明确职业教育的特性和定位,《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说明职业教育不是也不能是普通教育的“翻版”,必须根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走类型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在于人才培养规格以技术技能应用为主,职业教育要走类型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关键在于建立起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而要实现这两点,实施1+X证书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1+X证书制度,就等于将职业技能培训引进并融入了职业院校教学体系,而这又将“倒逼”职业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环节更充分地考虑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有助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其次,在人才评价方面,实施1+X证书制度,将改变传统职校学生能力评价方法和内容,丰富技术技能人才的评价内涵,在人才评价环节更充分地体现出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考查要求,有助于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方向和依据。

  (四)对接国际职业标准,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

  全球化是21 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经济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尽管近年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国际保守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进入“间歇期”,但从长远来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国际产业链分工的共同作用下,全球化仍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打开国门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与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更是串联起了65 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不仅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更是进入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引领者的行列。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提出了五大措施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2019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出台若干重大举措,加快促进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不论是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还是国内全面扩大对外开放,都要求培养更多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首先要使国内职业教育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明确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为后续人才培养过程提供目标、方向、规范和指导。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来看,英国的“三明治”、德国的“双元制”、瑞士的现代学徒制都是产教结合、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多证书制度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标配”。《实施方案》指出培训评价组织应对接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按有关规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国家实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建立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的重大举措,对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难点

  (一)校政行企缺乏协同动力

  1+X证书制度是一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重大创新,实施1+X证书制度,意味着原本属于非学历教育范畴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始进入职业学校教育体系,这将促进职业院校教育办学进一步开放化,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立体化和复杂化。随着1+X证书制度的试点应用,未来职业学校教育将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与行业组织、培训评价组织、企业紧密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横跨学校、社会、产业的大职教体系。在此过程中,传统的以职业院校为绝对主导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将被打破,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将更加凸显,行业组织、培训评价组织得以深度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这种转变仅靠职业院校内部的教学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在更大范围上进行职业教育模式和制度的重构。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广,必将涉及更大范围、更多类型的社会主体,这就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在1+X证书制度启动之初就加强协同联动,共同探索构建适应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体制机制。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1+X证书制度启动实施过程中,校政行企之间的协同动力还有待加强。首先,在政府层面,尽管《实施方案》和《试点方案》都明确规定了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职责分工,避免两部门出现职能重叠、交叉管理的情况,但在下级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上,国家尚未出台明确规范,这就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在落实1+X证书制度时存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现象。其次,在社会层面,实施1+X证书制度需要培训评价组织制定标准,鉴定技能等级和发放证书,需要行业组织和企业帮助职业院校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还需要职业院校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各主体之间若缺乏利益联结的纽带,则有可能造成互不配合、各行其是的局面。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之际,如何增强校政行企之间的黏合力,建立各方主体之间协同联动的长效机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工作难点。

  (二)职业院校缺乏职业技能培训资源

  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基本要求。《试点方案》明确指出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试点院校可以通过培训、评价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试点方案》的内容表述来看,未来职业院校不仅要承担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学任务,还要发展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主体。但是,纵观国内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职业技能培训从来就不是职业院校的“主业”,职业技能培训在全日制职业院校中的发育程度非常低,相关培训资源也十分匮乏。

  首先,在培训场地和设施方面,出于实践教学的需要,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基本成立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但由于职业学校教育的受众是青少年学生,这一群体往往缺乏从业经验,因而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础设施的规格完全是按照专业技术技能初步学习的需要来配备的,要达到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要求尚有难度。其次,在培训师资方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一种规格较高的证书体系,它要求职业者不仅具备完备的专业技术知识,还拥有扎实的技术实操能力。要让受教育者达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能力素质水平,培训导师就必须是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也具备实践教学素质的人才,即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但是,就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的师资状况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仍在建设之中,与《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更遑论承担普遍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不仅如此,职业院校在面向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开发、教材编订、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即便从未来三五年时间的发展来看,大部分职业院校也难以具备实施普遍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和能力。职业院校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有可能在未来导致落实1+X证书制度时有心无力,成为1+X证书制度推广普及的一大障碍。

  (三)职业院校缺乏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条件和环境

  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除了要建设好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外,还要搭建好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系统。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职业院校普遍缺乏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条件和环境,短时间内还难以承担起考核学生和社会人群职业技能等级的重任。

  首先,职业院校普遍缺乏阶段性考核职业技能的资源和能力,只能配合社会性培训评价组织实施结果性考核。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长时间持续的教育过程,受训者要娴熟掌握一项生产技术或者技能,培训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在此期间,培训主体需要进行阶段性考核,以监测受训者的技术技能水平,科学安排培训进度。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缺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经验,尚未建立起规范、科学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体系,难以满足职业技能水平阶段性考核的要求,以至于在职业技能考核方面高度依赖企业以及社会性培训评价组织,难以发挥出主体作用。其次,职业学校普遍缺乏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的环境条件。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主要由各地方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负责,而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必须经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才能设立,很多职业院校并不具备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资格,也就难以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所设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一般都隶属于人社部门,隶属于行业主管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很少。这种体制机制障碍导致大部分职业院校难以在校内有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工作,这就成为未来推广1+X证书制度将会遇到的一大难题。

  (四)职业院校教学体系难以适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

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包含专业知识水平考核和专业技术实操能力考核两部分,就其与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对应关系来看,专业知识水平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纳入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之中了,而专业技术实操能力考核则仍游离于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之外。尽管我国职业院校教学体系本身包含实践教学环节,但一方面,职业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规划是按照学科专业划分的规格来制定的,在导向上侧重于与专业知识教学相匹配,突出的是技术技能的学科专业性。职业技能却与之不同,它源于生产实践又终于生产实践,其专业性只体现在精准地完成生产实践任务的过程之中。职业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虽然也强调与生产实践对接,但在行动逻辑上跟职业技能培训有着根本性差异。另一方面,在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学生大都是在学业的最后一年安排实习实训,也是在相近的时间里进行学位考试以及职业资格考试。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通常既没有设立单独的职业技能培训课时,也没有划分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段,尚未很好地体现出课证融通、证考融合的原则,这就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可能无法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获得优质的职业技能培训,也就很难顺利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核。

  此外,不少行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报考条件也与当前的职业院校教学体系有冲突。例如,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报考条件要求报考者必须拥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于是没有工作经历便成为在校学生参加“X”证书考核的“硬伤”。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往往只适合参加普通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资格证书的考核,而尚未满足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报考要求。在1+X证书制度试行阶段,国家选取的主要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这些新兴产业受传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约束较小,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尚不明显,但随着1+X证书制度实施范围的扩大,逐渐涉及传统行业时,该问题就将成为推广普及1+X证书制度的难题。

  三、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方略

  (一)建立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为主,校政行企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是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1+X证书制度涉及主体众多,牵涉面广,为了确保1+X证书制度规范有序推进,《试点方案》中明确划分了各主要参与主体的职责,校政行企各类主体不但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更要相互配合、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力。

  1.职业培训评价组织要发挥主导和核心作用。《试点方案》指出:“培训评价组织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其职责范围主要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颁证等。”由此可见,职业培训评价组织作为对1+X证书质量和声誉负总责的主体,既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的开发者,也是实施者,还是证书的发放者,理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发挥好主导和核心作用,引领1+X证书制度平稳、高效、长远发展。

  2.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方案》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指导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可见,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主要扮演的是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建设好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的基础上,着重把控好职业培训评价组织的准入和遴选过程,引导好职业培训评价组织的建设,并对1+X证书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监督。尤其要创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制度,放宽相关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报考条件,解决好1+X证书制度实施推进过程中有可能遭遇的各种体制性难题。

  3.行业企业要提高参与度,与职业院校共建命运共同体。《试点方案》指出:“行业组织要热心支持培训评价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场所、资源,与评价组织协同实施教学、培训”。行业组织、企业作为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参与主体,应当积极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行业组织要利用好自身的信息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建言献策,提供咨询和建议。企业要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为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应有的帮助。

  (二)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发展格局

  《试点方案》指出:“(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分内之责,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学校教育阶段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校学生能力素质结构,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职业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切实推进证书内容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构建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发展格局,打牢1+X证书制度有效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职业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是一种面向职校学生的新型人才评价体系,职业院校应根据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创新探索,系统梳理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结合1+X证书制度重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组合系列,为教学体系的重塑指明方向,为学生的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做到以证促改、以证促学。

  2.职业院校要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与等级考核进校园,要求职业院校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相适应。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摆脱学科专业划分对实践教学的束缚,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职业性、技术性,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真实技能需求来制订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案;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调整与企业进行合作育人的形式,要在企业实习实训中更加突出技能训练导向,在与合作企业沟通协商的基础上,适度延长学生入企实习实训的时间。

  3.职业院校要创新课证融通制度。课证融通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1+X证书制度的启动实施为职业院校创新和深化课证融通制度提供了有利契机。职业院校要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考核内容纳入日常教学系统中,力求专业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标准相一致,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设立单独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时和课程,通过集中培训、以证代考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三)健全监督评价制度,严把1+X证书考核颁发质量

  建立健全监督评价制度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环节,是确保1+X证书制度规范运作、持续优化的重要保障,更是严把1+X证书考核颁发质量的核心举措。《试点方案》明确指出要“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评价组织监督、管理与服务机制”“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此,实施1+X证书制度,必须把建立健全监督评价制度摆在突出位置,多方着手推进实施。
 
  1.要加快制定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实施1+X证书制度主要包含两大板块的工作:一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引用、考核和发放,主要工作由职业培训评价组织承担;二是职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主要工作由职业学校承担。建立1+X证书制度监督评价机制,首先要针对上述两大工作和两大主体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让1+X证书制度实施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监督评价依据。

  2.要加快健全监督评价机制,纳入多元评价主体。《试点方案》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要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可见,1+X证书制度试点阶段的监督评价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但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建立多元化的监督评价机制将成为必然选择。现阶段在做好政府监管的同时,还应当适时纳入职业学校、企业、行业组织、职校师生等监督主体,构建起现代化的多元监督机制。

  3.建立信息反馈及奖惩机制,促进1+X证书制度不断优化完善。评价结果的运用是监督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评价机制产生效用的关键。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政府应当探索建立评价结果信息反馈及责任追究机制,在监督评价结果形成以后,要及时反馈给各相关单位,对于行动积极、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反之则应酌情给予处罚,以此促进1+X证书制度不断优化完善。

  (四)加强职业培训资源建设,保障校内外技能培训资源供给

  职业教育本身即包含了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过去我国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作用,对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导致职业技能培训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短板”。新时期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将职业技能培训真正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技能培训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加强职业培训资源建设,保障校内外技能培训资源供给,为1+X证书制度实施奠定物质基础。

  1.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专业课程建设。职业院校要优化课程结构,搭建基于“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多元课程模块,按照“X”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要求开发专业技能课的授课形式、教学内容等。在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上,职业院校要注重搭建产教结合的学习情境,更多采用入企实习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让专业技能培训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师资力量建设。“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是制约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进校园,必须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尤其要多方着手提升专业教师群体的实践能力。首先,职业院校要着力深化师资力量建设方面的校企合作,引入更多产业、行业专家入校指导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提升工程建设,优化专业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其次,职业院校要积极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和规模,为院校专业教师进入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创造机会和条件。

  3.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载体。各级地方政府应认识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供多种融资支持,为职业院校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提供物质保障。同时,职业院校要与行业企业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利用好产业资金资源,以共建共享的方式与企业联合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效能和利用率。

  众所周知,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从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推进必然会遭遇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与此同时,它又会带来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职业院校要在深入学习领会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树立信心,牢记使命,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努力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作者简介彭小慧(1980- ),女,四川中江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技术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四川 德阳 618000)]



 
(摘编自2020年3月3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友情链接
腾讯新闻 中国新闻网 搜狗 新浪 CMS系统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