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情况
(一)管理理念先进
01
坚守“能做事是本领 会做人是根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职业院校既要体现培养职业技能的教会学生做事的优势和特色,更要体现培养职业素养的教会学生做人的责任和使命。能做事是本领,会做人是根本。使学生能做事会做人的职业教育才是完整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我校始终奉行“能做事是本领,会做人是根本”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学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02
彰显职业教育跨界特性
基于职业和教育不同领域的规律,结合企业和学校不同组织的的性质,根据工作和学习不同生活的逻辑,总结职业教育跨界特性,凝练了我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质量特色为核心、以开放融合为途径、以社会评价为标准”的办学理念。
(二)管理规划到位
在“能做事、会做人”育人理念指导下,依据职教跨界特性,在教学管理上,我校一手抓制度规范,一手抓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强化运行和督导两线管理,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三方结合,建设教学管理研究、教学管理实施、教学督导评估、教学服务支撑四支队伍,推动教学管理理念、组织、体系、机制、方法、制度、模式创新,实现教学计划、组织、运行、质量、团队等五维管理的扁平化、信息化、精准化、个性化,为建设北京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职院校提供组织制度保证。
(三)有效组织实施
以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为依据,通过组织创新,明确职责,组建团队,优化流程,强化“运行”和“督导”两条主线,及时反馈完善,实现持续改进。
学校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以教务处及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为主,包括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工作部、产学合作办、继续教育学院、科研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各部门责权明晰,科学管理,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组建专业的教学研究改革团队、教学管理实施团队、教学质量监控团队和教学服务支撑团队,分工协作,保障教学计划、执行、监控、考核、整改等环节的科学实施。通过专职教师、专兼职督导员、学生教学信息员和学校领导调研听课制度,开展实时、有效、全方位的教学监控体系。
(四)全面保障达成
在科学组织有效实施的基础上,通过思想、领导、队伍、制度、经费的全面保障,面向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首都功能定位,实现学校服务面向调整和教学整体转型。由建校之初的服务煤炭行业,到服务北京市的工业发展,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明确了服务首都城市建设、管理的主线。力争建成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高品质的首都质量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教发展新模式。
在思想保障上,学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不断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领导保障方面,我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学副校长为二级教授、教育学博士,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在队伍保障上,我校组建了专兼结合的教学管理队伍配置。成立了专业的教学研究改革团队、完善的教学管理实施团队、权威的教学质量监控团队、高效的教学服务支撑团队。在制度保障方面,我校党政联席会议议题优先教学,重大的教学议题共同讨论决定。在经费保证上,学校设置了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工程等专项经费。
2000年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2003年在全国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八所优秀院校之一。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并于2010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项目验收。2012年被评为“全国就业五十强高校”。2015年成为首批试点北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三所高职院校之一。2016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2017年获批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同时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被评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教学资源50强。
二、管理特 色创新
(一)以特色学院为载体,实现职教跨界融合
创建特色学院,将“专业对接产业”作为突破职业教育“跨界”特性的着力点!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抓手和载体!通过标准融通,打造双元合作育人平台。将行业企业要求转化为专业标准,将工作岗位职责融入课程标准,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构建多元评价标准,把握国际发展脉搏,实现国际先进职教模式本土化,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院校。
建立及筹备建立华为网络技术工程师学院、京东智能设备工程师学院、大疆无人机工程师学院、广联达BIM工程师学院、燕通工程机学院、SAP工程师学院等9个工程师学院。
(二)以师生大赛为突破,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特点,设立三级竞赛体系,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向上氛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有专家教授又有能工巧匠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通过师生大赛,有效检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转变;有效实现了师生竞赛与课堂教学的协调统一;有效促进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转化。
(三)以资源建设为抓手,打造全时空教学生态
以信息化为突破口,通过平台建设、数据支撑、网络互联,打造移动泛在、面向人人、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全时空教学生态。
01
“四化一体”的课程与资源建设
(1)数字化
强化课程共享,重点打造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市级精品课程14门,院级精品课程69门,线上线下课程170门,满足了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的需求。
(2)系列化
建成职业基本素养在线课程,这是高教社智慧职教平台上线的全国第一门在线开放公共基础课。率先创立了“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体系”并在全国推广,此成果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3)立体化
陆续推出立体化教材、打造网络学习云平台,开展系列化课程资源建设。集聚工程测量专业教师团队、行业专家等优势力量和校内软硬件资源,通过图、文、音、视频、动画等手段达成资源形式的立体化,建设了立体化的专业测量教学资源库。
(4)实时化
将网络教学平台与移动终端结合,教师通过平台的反馈信息,即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2018年,职业素养类线上线下“四化”一体课程资源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02
“四有”课堂教学的创建
(1)有趣的课堂
通过开发虚拟仿真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
(2)有用的课堂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实现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对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有效的课堂
学校大力开展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全面开展理实一体、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将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中,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4)有心的课堂
我校率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03
“四全”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1)全程管理
学校注重全过程管理,拓展管理空间,开展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方位的管理,形成教学管理的闭环系统。落实实习过程管理责任制,开展安全教育,实现了实习实训零事故。
(2)全员管理
学校建立了完善教学管理机构,实施全员管理,鼓励全体教职工参与到教育管理和全方位育人工作中,形成育人合力。
(3)全方位管理
学校秉持着全方位管理的理念,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师教学、学生自主管理等全部纳入管理视角,确保教学管理无死角。
(4)全新管理
学校以符合职教发展的理念为指引,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支撑,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的管理方法,实现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04
“四真”实践教学
(1)真投入支撑
实训基地生均投入和仪器设备总值高,生均仪器设备值达15.68万,教学设备先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荣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
(2)真设备操作
我校目前实训基地设备总数8575台,实训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高。建设了3D打印、无人机测绘等90个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3)真项目训练
将首都新机场建设等技术创新项目引入课堂,开展真项目教学和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真环境育人
学校目前建有模拟法庭、航空舱等实训基地,通过模拟仿真的职业环境开展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以贯通培养为路径,打造职教“北京模式
通过“一体化设计、双导师保证、三学段培养、四经历共融”形成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分段贯通培养的“北京模式”。通过职业基础阶段、职业提升阶段、职业拓展阶段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了由校企、中高本、国内外各主体协同培养的“朋友圈”。
(五)以教学诊改为主线,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目标达成为本,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明确教学管理的目标,作为教学诊改的起点。以制度保障为刚,制定质量年报、诊断改进、推门听课、教学事故认定与考核等质量管理制度,形成质量保证体系,打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政府、行业企业、家长社会、学校多元合作为要。以动态预警为策,开展常态化诊断,形成预警。以数据支撑为基,通过数据平台、满意度调查、专业契合度调研等进行数据采集,对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各项指标开展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以标准引领为先,通过课程标准建设、评价标准改革、监测体系完善等手段完善质量标准,开展质量评估,进行质量分析,作为学校各级目标制定的依据,形成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闭环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管 理工作成效
(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通过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就业质量高,近10年就业率持续98%以上,4成学生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创业比例高,创业的比例逐年攀升。学生满意度高,毕业生对合作企业对学校教学管理满意度达到98%以上。企业认可度高,近93%的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表示“很满意”或“满意”。升学留学比例高,出国留学的比例逐年攀升。教学管理满意度高,在校学生对教学管理满意度高达到97.90%。
(二)师生双赛享誉全国
不求规模求质量,坚持做优做特做强,“小身板”释放大能量。我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2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我校教师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我校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9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29项。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高校学生竞赛获奖总数,我校位居全国第二。
(三)国际办学输出标准
我校成立了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北工院分院,为赞比亚、蒙古、缅甸、刚果(金)等“一带一路”沿线8个国家的职工提供职业培训,为留学生开发20门课程、3套人才培养方案。牵头开发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由赞比亚认定为国家标准,这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尚属首次。
(四)教学成果示范引领
我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4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8项,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60余项;率先创立了“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体系”(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国推广,2017年入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学校,2018年获得“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院校”。学校始终重视教学管理理论研究,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成为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总结过去,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关心领导下,在各位专家和高职战线同仁支持帮助下,北工院实现了“管理有特色、北京离不开、 全国有影响、业内受欢迎、国际走出去”的发展局面。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遵循,秉承职教人的情怀和坚守,持续强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建设鲜明的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而戮力同心、不懈奋斗!
(摘编自2019年12月17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