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分银行借贷业务的精髓体现在:借一点自身的不足,还一点自身的特长;借:为弥补不足,还:可展示特长。通过高等数学和编制特定人员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两个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不同质的学习成果之间无法进行直接的比较和转换,需要有一个类似银行业汇率的机制,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有机地联系起来,这被称为标准学分。需要先实现从原始学习成果(原始学分)到标准学习成果(标准学分)的转换,然后借助于标准学分,原始学习成果才能彼此进行比较和转换。学分银行是学生数据汇集的银行,学分银行更是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的最佳帮手,数据本身并不体现灵气,但通过数据为每个学生的服务是有温度的。
关键词:学分银行;银行特质;借贷业务;通存通兑;标准学分;学业服务
作者简介:杨黎明(1950-),男,浙江诸暨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学分制度和学分银行建设。
201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职教20条,国家也推出了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试点。既然称之为学分银行,客观上就应该和银行有若干关联,就应该体现银行的若干特质。本文以银行和学分银行的业务关系为题展开。
一、借:为弥补不足,还:可展示特长
借贷,是银行根据国家的货币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将资金贷放给资金需求者,并约定期限归还的经济行为。借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业务,也是学分银行体现银行职能的重要功能。
在传统的学分制试点过程中,一些研究者提出过贷分制度,即给那些考试成绩没被通过的学生先给予贷分,让其暂时通过考试并继续其学业,在合适的时候以相应的分数加以偿回。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但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怎样才能找到还贷的分源以及与它相对应的分值。因为职业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和培训,课程普遍体现职业特性,通常都不具备可替代性。偿还的方法或是通过再次考试取得分数,那和重新考试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区别;或是通过参加其他课程的考试,这又涉及到这个其他课程怎样选定,选定的课程是否能够替代等问题。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试了一段时间以后也就没有了下文。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多少,到时不仅应该如数偿还,甚至还要添加上若干利息,这是人之常情。借了怎么还,是关键;借了还什么,同样也是关键,甚至还是关键的关键。缺几分,借几分,最后还几分,这是比较初始的做法;借一点自身的不足,还一点自身的特长,借:为弥补不足,还:可展示特长,这才是学分银行借贷业务的精髓。下面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学分银行借贷业务的若干做法,供大家共享。
(一)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
数学,对于进入职业领域的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一门相对较弱的课程,但数学又是一门非学不可、特别关键的课程。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是高等教育标志性的课程,数学对人生的影响和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李大潜教授对此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他认为数学是常青的知识,科学的语言,有力的工具,关键的技术和先进的文化;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还是重要的价值引领和素养培育,自觉的数量观念,严密的逻辑思维,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习惯,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的习惯和风格;数学会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有竞争力[1]。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运行的实际情况是:如果选择基本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难度,势必就会出现较大面积的不及格;如果选择维持较低的水平,那就很难改变高等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地位。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我们的基本想法和实际做法是:高等数学非常重要,高等职业院校不能不开设高等数学;但是,高等数学课程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对象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选择较高目标的学生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学分,选择较低目标的学生需要通过追加的专业课程加以弥补。我们将高等数学学科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设计为若干目标,每个目标配以相应的学分,较高的目标对应较高的学分,较低的目标对应较低的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目标以获得相对应的学分。没能选择较高目标的学生只能获得较少的高等数学课程的学分,其缺少的学分必须通过追加的课程学习,获得追加的学分来加以补偿。
对于他们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专业实践课程(或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相关,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课程体系应该是相对系统、完整的实践体系和相对不系统、不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这样,距离就业较近的专业实践课程客观上就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就可以部分地替代距离就业较远的基础课程;此外,对于这些理论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实践技能往往会相对强一些,这一点美国学者加德纳先生在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中已有详细的论说(当然未必所有的学生一定都是这样,这也是事实)。通过追加的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考核合格,就能获得追加的、一定量的学分,这部分学分就可用来补偿高等数学课程学分的不足。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不让其失去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特质。
(二)特定人员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指出: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体现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独编班,在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多元教学模式。这里有个关键的前提,就是标准不降,这又是一个两难选择,文件的要求给学分银行借贷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2]。
退役军人有多年的部队实践经历,有较高的革命军人素养,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下岗职工有多年企业的实践经历,有较高的产业工人素养,有丰富的、企业一线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有多年农村的实践经历,有较高的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的素养,有丰富的、农业一线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的这些优势显然是应届、历届学生无法比拟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确实存在着若干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来说的明显不足,比如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不连续的,他们的年龄普遍略大几岁,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等等。
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借助于学分银行借贷业务,我们采取了两个应对措施。一是坚持两少两多的原则。原则1:基础理论适度少一点,专业实践适度多一点。公共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外语,核心科目不能少,课时适度少一点,目标适度低一些,相应的学分也适度少一点;专业核心课程和1加X证书考试,核心科目不能少,课时适度多一点,目标适度高一些,相应的学分也适度多一点。用多一点的专业课程学分来替代少一点的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原则2:选修课程适度少一点,认定课程适度多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认定课程也是选修课程,是扩展的选修课程,前者是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出的课程,后者是学生通过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和无固定形式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成果,通过认定给予一定量的学分,这部分的课程特别适合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二是个性化设计。将以班为基准改为以人为基准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的学生课程设置可以适度的不同,课程考试的目标层次可以适度的不同,学分补偿的方式可以适度不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特长,用他们的特长来弥补他们的不足,最终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学分银行的借贷业务不仅要体现银行的特质,还要更多地关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质。学分银行的借贷业务服务于专业,而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简单、任意地用一个课程随意替代另一个课程,客观上存在一个整体匹配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学分银行借贷业务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作用,还需要制定若干的细则规定。
二、通存的是原始学分,通兑的是标准学分
通存,相对比较容易理解;通兑,则是指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电子传输技术,在一个营业网点存款后,可在同一银行的任何营业网点兑付现金的方式。其优点是同一金融系统在同城范围内存取便捷;其不足则是在跨行、跨城办理银行业务时还需支付一定的费用。目前银行对VIP客户免费,个别银行也已经开始对跨城业务免费,或许这将会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共识。
通存、通兑业务无疑会给消费者带来非常多的便利,学分银行可以而且应该尽快实现通存、通兑业务。但目前由于技术上的一些原因,尚不能马上实现这项业务。这是因为:银行存兑,对象的质和量都是清晰和确定的,存多少人民币,兑换多少人民币,存多少美元,兑换多少美元,存多少英镑,兑换多少英镑,同质的货币操作起来既容易又简单;但是异质的货币就不能这么操作,存人民币兑换美元,或者存美元兑换人民币,需要通过汇率,不同类型的货币才可以进行比较和转换。在这里,汇率是一个非常关键、重要的因素。
学分银行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它所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学习成果,正式的、非正式的和无固定形式的学习成果,或是大赛名次,或是考试成绩,或是科研论文,或是社会实践,或是发明专利,或是创业创新等等。学习成果的质是多样的,学习成果的量也是隐含的,既不同量更不同质,学习成果之间无法直接用来进行比较和转换,需要有一个类似银行业汇率的机制,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不同学习成果之间可以直接用来比较和转换,在这里,我们把它称为标准学分。我们需要先实现从原始学习成果(原始学分)到标准学习成果(标准学分)的转换,然后借助于标准学分,原始学习成果才能彼此进行比较和转换。
标准学分首先是一个经验值,最初标准学分的提出通常取决于实践者(专家、资深教师)的经验判断;其次,标准学分又是一个相对值,相对于职业院校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其他课程而言;最后,标准学分还是一个浮动值,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上下浮动,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逐渐趋向稳定。
在学分银行特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为指导,借鉴并提出了社会必要学习时间这个重要的概念,即在确定某一学习成果为多少标准学分的过程中,不是由个别参与者或个别职业院校的参与者获得该项学习成果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而是由获得该项学习成果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学习时间来决定。在决定标准学分的时候,社会必要学习时间是诸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普遍提升,任何学习成果所需的社会必要学习时间总体将呈下降趋势。下面通过一些案例的介绍,供大家共享。
(一)高一层次、同一层次和低一层次课程之间的转换
三个都是40学时的课程,经考试合格,在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里都获得了2学分,这三个2学分就是最初的原始学分。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熟悉、最有把握的,通常大家都很清楚,18个学时左右的课程能折算成1学分,40学时的课程自然就能折算成2学分。但几乎所有的参与者也都明白,这三个2学分课程的含金量是不同的,高一层次课程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学习时间要明显大于低一层次课程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学习时间,如果简单地都以2学分计入学分银行,显然是不科学的。为此,我们引进一个难度系数加以处理,将同一层次课程的权重定为1,高一层次课程的权重定为1.5,低一层次课程的权重定为0.5,这样就分别获得了3学分、2学分和1学分,这个3学分、2学分和1学分的课程就是可以比较、可以转换的标准学分。以此类推,院校中最为普遍的课程类学习成果的标准学分确定,客观上就有参考依据了。
(二)国家技能大赛、省技能大赛和院校技能大赛
三场都是同一项目的技能比赛,都获得了第一名,到底应该获得(或奖励)多少学分呢?显然这要比上一个案稍微复杂一些。比赛类的学习成果不像课程类的学习成果拥有现成的参照系,需要进一步去探索。此外,各省市对于获得国家技能大赛成绩的渴望程度也略有不同,所以职业院校给出的原始学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相同的看法是,三场不同规格的比赛的含金量相差甚远。我们在通常的难度系数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突破奖励,将国家级比赛的权重定位8,将省级比赛的权重定位4,将院级比赛的权重定位1,这样就分别获得了8学分、4学分和1学分,这个8学分、4学分和1学分的比赛就是可以比较、可以转换的标准学分。如果获得国赛第一名的是该省市的第一次或者是该职业院校的第一次,还可以为此分别获得突破奖励,突破奖励的多少通常与该省市或该职业院校在全国技能大赛的成绩成反比。以此类推,比赛类学习成果的标准学分确定,客观上就有参考依据了。
(三)为期二周的志愿者活动、每周一课时连续一学期的摄影社团活动和连续5天的拓展活动
三项都是活动,经过考核成绩都为优秀,分别能够获得多少原始学分呢?对此,职业院校之间的差别也是较大的。这个案例或许比上两个更为复杂一点,志愿者活动、摄影社团活动和拓展活动,虽说都是活动不假,但是无论从活动的内容,还是从活动的性质都无法直接加以比较,但经过仔细分析和寻找,他们之间还是存在可比元素的,这就是时间(有点类似与课时),虽然三者的时间不同。我们以各自活动的所花费的时间为依据,志愿者活动二周,每周1学分共2学分;每周一课时连续一学期的摄影社团活动,一个学期15-16次,每学期1学分;拓展活动5天,1学分,这样就分别获得了2学分、1学分和1学分,这个2学分、1学分和1学分的活动就是可以比较、可以转换的标准学分。以此类推,活动类学习成果的标准学分确定,客观上就有参考依据了。
(四)一篇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一项外观设计专利和一个成功运行半年收益颇丰的微店
三类不同性质的学习成果,看上去彼此并没有多大关联,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能够找到若干共同点。一篇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根据经验,一个熟手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一个生手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一项外观设计的专利,除了灵感、闪光点之外,还需要平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持续积累;一个成功运行半年收益颇丰的微店,根据经验,平均每天付出的时间不会少于3小时。三类不同性质的学习成果,尽管内容、形式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取得成功背后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程序化了,首先经验估算取得每个学习成果所需花费的时间,然后再找十个类似的学习成果加以验证平衡,最终无限接近科研论文、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和成功运行半年收益颇丰的微店,所需的社会必要学习时间,由此获得此类学习成果的标准学分。以此类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标准学分确定的方法,客观上就有思路了。
学分银行和银行除了在通存、通兑的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别之外,在通存、通兑运作的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当前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政策设计行)、各省市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协调行)和各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具体实施行)三级体系中,院校学分银行起着重要的执行功能。学生面对的主要是自己院校的学分银行,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基本上是全部存入本院校的学分银行,很少会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存到不同院校的学分银行(如在其他院校学习,那在它的学分银行里会有学分获得的记录)。院校之间的学分银行几乎没有多大的联系。国家学分银行、省学分银行和院校学分银行是处于一个垂直体系之中。
三、是数据平台,更是学业导图
商业银行有诸多的职能:(1)信用中介。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吸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实现资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它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改变的只是货币资本的使用权;(2)支付中介。通过存款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客户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创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4)金融服务。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其具备了条件,咨询服务应运而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金融服务是职能中最为重要的职能。
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学分银行的职能同样也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学分银行既是银行,但又不是普通的银行。它主要是为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和院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服务的。学分银行的核心是为全体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我们在银行金融服务职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分银行的学业服务职能,并将其融入到学分银行的整个框架结构和全部业务活动之中。学分银行的学业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的学业发展。学分银行既是数据平台,更是学业导图。学分银行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各项教学数据,而且更是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的好帮手。目前,我国的学分银行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学分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可追溯、可查询和可转换,学业服务的职能融化在学分银行职能之中,学业服务职能将随着学分银行建设的逐步深入而日臻完善。学业服务是学分银行最为重要的职能。
(一)学分银行的可追溯职能
了解学习成果的来龙去脉。可追溯,简单地说就是学分银行可以帮助任何学生了解任何学习成果的来龙去脉。比如说在什么时间获得的学习成果?在什么地点获得的学习成果?以什么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该学习成果属于什么样的课程类型,是A型学分,是B型学分,还是C型学分?该学习成果相当于多少学分,原始学分是多少,标准学分是多少?学习成果被转换了没有,如果被转换了,那它被转换成什么等等。所有的信息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便于学习者核查。学习者通过成果追溯,进一步清晰自身的发展轨迹。
(二)学分银行的可查询职能
获悉自己已经获得了多少规定学分。在学分银行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学生可以凭借设定的密码,顺利进入自己的账户,获悉与自己相关的所有信息。规定学分是指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获得的学分,比如某生在一年的学习时间,按规定应该获得48个学分,实际十门课程总共获得45个学分,尚缺3个学分。在缺失的3个学分中,2个属A类学分(必修学分),1个属C类学分(选修学分)。
获悉自己获得了多少自主学分。自主学分相对于规定学分而言,即通过教学计划之外的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学分,或是通过学习网络课程、或是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或是通过参加1加X证书试点,或是通过自学,已经获得了2个额外学分,1个属A类学分,1个属C类学分。
获悉自己实现了多少学分转换。在缺失的学分中,两个已经实现了转换,1个自主A类学分已经顺利和规定学分实现了转换,1个自主C类学分已经顺利和规定学分实现了转换,还有1个缺少的规定A类学分尚未获得转换。学分银行会自动根据你的兴趣特点,提供那些适合你学习的课程和参与的活动,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和参与这些活动,你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自主学分,去替代那个缺失的规定学分。
(三)学分银行的可转换职能
在国家资历框架范围内,转换涉及的面非常之宽,有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之间类型的转换、职业院校之间的转换、职业院校之间专业与专业的转换、职业院校内部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转换、职业院校之间课程的转换、职业院校内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转换、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之间的转换等等,我们先从最简单的职业院校内部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转换和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转换说起。
怎样选择专业。目前,不少职业院校已经实施按大类(或专业类)专业招生,学生在学完公共基础课之后,有一个选择专业的权利。选择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难题。通常,很多学生最初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或是父母的希望,或是亲朋好友的介绍,或是仅凭个人的兴趣,虽经精心选择,但首选失败的并不在少数。学分银行能够充分体现其学业服务职能来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分银行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比如本大类专业可供选择哪几个专业?各专业当前和不久的将来(通常5年左右)的发展前景如何?各专业毕业生将分别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群工作,将胜任什么样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哪些课程和活动的支撑?平均水平之上的学生可以在什么样的岗位工作,承担什么样的工作,获取什么样的报酬?平均水平的学生可以在什么样的岗位工作,承担什么样的工作,获取什么样的报酬?平均水平之下的学生可以在什么样的岗位工作,承担什么样的工作,获取什么样的报酬?
怎样转换专业。由于技术的持续发展,专业自身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由于环境的持续发展,学生自己在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专业的选择其实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所以,专业的变更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选择专业需要指导,变更专业同样需要指导,而且需要更为精细的指导。当学生处在痛苦的专业变更烦恼时,需要面对由此而引发的种种技术难题时,学分银行能够充分体现其学业服务职能来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学生变更专业。学分银行可为每一个需要变更专业学生提供:比如在已经学完的课程中有哪些可以直接被转换到变更之后的专业?有哪些课程可以间接被转换到变更之后的专业?有哪些课程不能被转换到变更之后的专业?还需要重新学习哪些课程?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为准备变更专业的学生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分析专业变更的性价比。
怎样补强短板。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一些课程没能按时通过考核,需要补充一些学习成果来弥补不足。补充什么、补充多少就成了这些学生新的困惑?学分银行能够充分体现其学业服务职能来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学生补强短板。比如,某学生缺失的是选修课程的学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课程学分来弥补?某学生缺失的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学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课程学分来弥补?某学生缺失的是专业课程的学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课程学分来弥补?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提出若干个性化的建议。
学分银行是学生数据汇集的银行,学分银行更是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的最佳帮手,数据本身并不体现灵气,但通过数据为每个学生的服务是由温度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们的初心是为了服务学生,学业服务是学分银行最为重要的职能。
对学分银行专题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但重要的是坚冰已经突破,我们的研究刚入佳境,我们欢迎职教界的同仁和我们一起砥砺同行,将这件服务广大学生的好事切实做好。
(摘编自2020年9月10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