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者论坛 >> 正文

张学英 耿旭:1+X 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合研究:基于英国 BTEC 的思考

来源: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日期:2021年04月09日 19:59  点击:  属于:学者论坛
  一、问题的提出

  在 1+X 证书制度下实施课证融合, 首先要明晰实施课证融合的关键要素、 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明确课证融合的任务点。

  (一)三个融合:1+X 证书制度中实施课证融合的关键要素

  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参与实施1+X 证书制度试点的院校在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有关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 因此,基于落实 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的要求,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考虑以下三个关键要素。

  1.起点:课程教学标准与“X”证书等级标准的融合。

  课程教学标准与“X”证书等级标准的融合是课证融合的起点,致力于将“X”证书的考核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且将专业教学内容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大纲,达到将课程教学标准与“X”证书等级标准相融合的目的。

  2.过程: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的融合。

  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的融合是课证融合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专业设置上,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中所规定的专业和职业的对应情况,开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使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二是在教学方式上,通过创设模拟岗位真实情境的学习情景, 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使学生在与岗位对话中习得岗位知识与技能。

  3.结果:教学评价与“X”证书考核评价的融合。

  学校教学评价与“X”证书考核评价的融合是课证融合的结果。 在 1+X 证书制度下,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考核涉及两方面,由两个主体实施:一是学校针对学生通过专业课程习得知识与技能实施的教学评价,通常采用过程性评价(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和结果性评价(理论+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二是由第三方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机构实施的针对“X”证书的考核与评价。 学校教学评价与“X”证书考核评价的融合体现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以此成绩作为参加“X”证书考核的前提,通过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

  (二)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现存的问题

  基于 1+X 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课证融合决定着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但目前院校在实施课证融合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1.课证融合标准不统一。

  要想实现课证融合,需要统一的“度量衡”,即有明确规范的标准。 但是由于目前“X”证书评价标准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为准,院校以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培养人才,专业教学标准中并未涵盖“X”证书等级标准,两者相互独立,尚缺乏有效的衔接。

  2.课证融合内容不成熟。

  1+X 证书制度下院校的课程内容既不是删减原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也不是为取得“X”证书将职业教育转变为职业培训,而是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X”证书内容的有机融合。 一方面,目前院校的专业设置老化,专业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固守专业教育,抵触职业教育,导致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不对接。

  3.课证融合评价不完善。

  考核是我国院校普遍采用的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从现有的评价体系来看,1+X 证书制度下学历教育的评价方式和“X”证书的评价方式尚无关联性。 虽然在实践中有些院校已开始实践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致力于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但是目前国家层面尚没有完善的学分银行顶层设计,两者之间如何转换并没有明确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课程学习和“X”证书培训成果间的学分转换。

  英国的 BTEC 在制度设计上具有课证融合的特质,且在实践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工作理念和实践正契合于我国 1+X 证书制度的改革实践。 本研究试图阐释分析英国 BTEC 课证融合的经验,拟针对我国 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在标准、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二、英国 BTEC 课证融合的运行

  BTEC 是 英 国 商 业 与 技 术 教 育 委 员 会 (the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 的 简称,是英国权威职业资格考试和颁证机构之一。 该机构成立于 1986 年,由商业教育委员会(BEC)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EC)两大职业资格评估机构合并而成,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课程开发,制定教学大纲及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课证融合方面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兼顾培养学生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素养,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

  (一)英国 BTEC 的课证融合特质

  1.一个基本点:基于学习任务和岗位工作任务融合的学习项目设置。

  学员要获得 BTEC 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获得实际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故 BTEC 的课程设置以学习者能力提升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抓手融合各学科学习内容,在工作任务导向下设置不同的学习项目,打乱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学习项目为牵引,评估中采用灵活的、基于任务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评价,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BTEC 融合学习任务和岗位工作任务的项目设置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均获得成功,特别注重学生获得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学业水平提升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或直接上岗所需的技能。

  2.辐射多个方面: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统一。

  BTEC的课证融合充分体现了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其一,在课程开发标准上,课程标准对标于职业资格标准,专业课程知识习得与岗位工作任务知识习得相融合,提升人才的供需适配性。其二,在学习内容设置上,根据职业需求导向灵活设置学习项目,在强调学术性的学历教育中融合职业培训的内容以充分体现职业性。其三,在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上,采用内、外审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课业+成果”的形式, 既检验学生在学历教育中知识习得的情况,又能监督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

  (二)英国 BTEC 的课证融合实践

  BTEC 基于职业的选择,创建丰富而广泛的课程,提供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场景教授理论知识和技能,帮助学习者为职业选择做准备。 BTEC的本质特征即从“教”“管”“评”三个层面贯彻课证融合,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BTEC覆盖了 16 个行业的资格证书, 在 100 多个国家内得到大学和雇主的广泛认可。

  1.“教”的层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1)专业设置:供需适配下的适时性和多样性。 BTEC 课程或专业的设置是在国家资格和课程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雇主及就业者的需求,并且依据经济发展需求和雇主要求,不断增设新专业,呈现出适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 年 8 月, 零售行业位居英国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中空缺行业的前三名。零售行业的职位缺口显示出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2]。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2018 年 1 月和 2020 年 9 月,英国 BTEC在商业方面相继推出新的证书等级,分别为 BTEC市场营销 2 级和 3 级,帮助学习者学习、发展和应用适合现代营销人员的技能。 目前,BTEC 涵盖了150 个专业、近 3000 个可供量身订制的教学单元,所涉及的领域类别有:艺术设计类、商科类、建筑类、工程类、健康保健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土地类、传媒类、旅游接待类、服务行业类、运动与休闲类、音乐实践与音乐技术类、运动与健身科学类、表演艺术类、公共服务与安全类。 BTEC 颁发的证书分为八个级别,分别为 BTEC 入门级证书、BTEC 初级证书、BTEC 中级证书、BTEC 高级证书,BTEC 入门级专业证书、BTEC 初级专业证书、BTEC 中级专业证书和 BTEC 高级专业证书。

  (2)课程教学:模块组合下的工作规范训练。 BTEC 课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模块化,一个模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的时数和分数以及测评方法等。 根据专业或专业方向组成不同的模块,各模块之间自由组合,组成一个技能模式或者某个岗位所需的工作准则。 每个课程单元包括核心课程单元和选修课程单元,其中核心课程单元主要教授基本专业知识,选修课程单元主要讲授相关专业知识。 以BTEC 国家市场营销证书 3 级为例,课程包括 12 个单元,分别有 6 科核心课程单元和6 科选修课程单元。 参加此资格认证的学员需学习6 个必修单元:营销职业、营销原则、客户沟通、应用数字营销、品牌产品和服务、培养客户忠诚度。 必修内容允许学习者在基础知识的支持下发展自己的技能,并为学习者提供将技能与营销行业联系起来的机会。 学习者还需学习一个可选单元,使他们能够在特定的专业兴趣领域增加营销技能和知识,如初创企业的市场调研、有影响力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社会责任等以帮助其进步。

  (3)课程开发:基于职业资格标准的职业与教学融合。 BTEC 资格证书培训课程的开发是基于英国行业协会的需求及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每三年根据行业对各职业标准的需求变化更新教学标准,全球同步[7]。其课程大纲的编写人员涵盖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由全国的雇主协会组成的行业专家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各行业和各类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专家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体系, 制定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由课程介绍、学习成果、课程内容、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以及推荐资源等组成,确保所有学习者都能习得职业领域所需的技术和实践技能。

  2.“管”的层面:基于教学质量监控。

  BTEC 课程教学的主要管理制度包括爱德思注册、 学生服务、学籍管理、教学常规、内部审核、外部审核、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产业界联系等。 其中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由内审(internal verification)机制和外审(externalverification)机制组成。 内审机制主要审查教师的BTEC 课程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主题创建一系列作业,包括编写的作业或基于活动内容设置的作业,作业形式涵盖影片剪辑、规划和表演或创建业务计划等。 英国 BTEC 总部每年会指派一名外审员(External Examiner,EE)作为学科专家,对评估工具和被评估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样,评估学习成果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每学期定期外审一次,并通过 “MY BTEC” 系统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直至其毕业。外审内容包括学习中心办学情况、学生的作业情况、内审文件等。

  3.“评”的层面:兼顾课业成果与能力。

  英国 BTEC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考核内容以课业为主,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BTEC 课业由一项或一系列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任务组成,包括测试、研究、论文、项目、调查、艺术品、田野调查和实验等。 每次课业必须包含与通用能力有关的内容, 一般应取得 3~5 项课业成果。 课业成果分为两个方面:专业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专业能力成果是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所需掌握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评价标准严格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课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交流能力、安排任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和科技运用能力、设计和创新等能力。 无论哪方面成果,都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 都是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课业学习的成绩考核采用等级制,对学生课业的评 估 分 为 五 个 等级 : 优 +(Distinction*,D*)、 优(Distinction,D)、良(Merit,M)、合格(Pass,P)、重做(Unclassified,U)。

  综上,英国 BTEC 是政府促进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相融合的典型形式,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兼顾实用性与多样性;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开发课程,将课程知识与职业技能知识融合成学习模块,在教学上充分体现出职业与教学相结合的特点;采用内审与外审相结合的形式确保证书的质量;以“课业+成果”考核评价方式贯彻英国职业技能标准,既考核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习得情况,又考核其是否符合职业技能标准。 英国 BTEC运行机制体现出了 “学历证书+技能证书”“学业+职业”和“知识+技能”的特点,正契合于我国 1+X证书制度的设计理念, 可为我国在 1+X 证书制度下实施课证融合提供借鉴。

  三、我国 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的路径

  借鉴英国 BTEC 课证融合经验落实 1+X 证书制度,以课程作为学生学业学习的载体,融合知识和技能培养,建议关注如下三点:以职业标准为依托促进教学标准与“X”证书标准衔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学习内容,以质量监控机制为抓手完善“X”证书管理评价体系。

  (一)融合标准:以职业标准为依托促进教学标准与“X”证书标准衔接

  基于 1+X 的课证融合标准是以职业标准为前提促进教学标准与“X”证书标准有机衔接,以课程为载体,将证书涉及的职业标准融入教学标准。 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基于上述两个标准相互融合的课程开发中需关注两个维度: 在横向上,提炼“X”证书的职业标准,并与专业教学标准涉及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对应,实现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这是促进岗位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融合的关键。 在纵向上,按照“X”证书承载的职业标准分级设置知识和技能点,建构分级的学习任务组群,在知识和技能训练中体现循序渐进的特征。同时按照技能等级要求设置考核评价标准,可按年级对应不同的等级。

  (二)融合内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学习内容

  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从业的敲门砖,二者的完美融合则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1+X 证书制度下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内容有机融合的关键路径是促使专业对接于市场需求,并以此为前提实施课证融合。 专业对接于市场需求需要实现两个层面的融合: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对接,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对接。 院校实施 1+X证书制度,落实课证融合,抓专业设置对接于产业需求,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是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内容、标准、评价的融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融合,具体路径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岗位工作任务衔接实施课程设置, 借鉴英国BTEC 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 重新整合知识体系,实现学习任务、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三者的有效统一:其一,制定基于岗位工作组群的具体工作任务清单,根据岗位工作任务需求重组学习任务,重新配置专业课程资源,形成有效的学习任务组群,对接于岗位工作任务组群;其二,提炼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的工作能力等级要求,将其转化为知识和技能点并与学习任务一一对应; 其三,建构学习路径,针对技能等级需求训练学生的学业成果和技术技能水平。

  (三)融合评价:以质量监控机制为抓手完善“1+X”证书管理体系

  完善“1+X”证书管理体系是评价课证融合效果的抓手。 当前“X”证书的培训和评价主要由第三方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机构实施,具有“教考分离”的特征,这种制度设计有利于把控课证融合的实施效果,但需要建构合理的质量监控机制以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作用。 上述质量监控机制包括对“1”的学业评价和对“X”的证书评价两方面。

  1.针对“1”的学业评价。

  1+X 证书制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某种或多种技能以提升就业能力。课证融合中课程的考核方式同时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技能水平实施双重考核,强调学生掌握岗位需求的操作技能。 “1”的学业评价借鉴英国 BTEC采用的“课业+成果”方式,课业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需要将课业内容应用于实践,取得成果并以此判断学生的课业成绩。课业由一项或一系列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任务所组成,教师在布置课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因素:一是课业的数量,根据教学目标规定课业的数量,使其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微观向宏观逐渐过渡;二是课业的内容,每项课业应与实际工作任务背景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三是课业的考核,通过对成果的评定判断课业的成绩,并划分出等级标准,比如,优+、优、良、合格和重做。课业成绩所获学分可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学分,通过学分银行实现专业课程和证书相连,学分与学历相融、学历证书与“X”证书相通、技能等级与资格证书相对接,鼓励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复合型高质量技能人才。

  2.针对“X”证书的评价。

  针对“X”证书的评价主要落脚在学生的职业技能习得上,有效的“X”证书评价需要调动院校和第三方机构双方的积极性,通过双方互动确保培训与评价效果,建议建构双方提早介入的互动机制,在源头上把控“X”证书的培训和评价质量。一方面,考核内容方面的早介入,指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机构需提前介入。院校需与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确定共同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机构参与对应的工作任务设定和学习任务设定,在工作机制上确保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在源头上做到院校的人才培养对接于行业需求。 另一方面,考核组织实施的早介入,指院校需扮演监督机构的角色,提前介入培训与评价工作。一是要严格审查培训和评价机构的质量,二是要介入“X”证书评价方案的制定,三是要督促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机构严格按照“X”证书考核标准实施培训、按照预定的评价方案实施考核,严把“X”证书的质量。

  (作者简介:张学英(1975-),女,河北遵化人,东莞理工学院教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耿旭(1997-),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9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摘编自2021年4月9日《中国教育报》)
友情链接
腾讯新闻 中国新闻网 搜狗 新浪 CMS系统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