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在1 054份成果中评出了451个获奖成果,其中特等奖2名,由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申报的《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其中之一。学校获得特等奖的原因需要放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来审视。学校30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定位上紧密服务区域战略需求,在功能上带动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在服务面向上为乡村振兴全面提供人才支撑,探索出一条学校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之路,成为可借鉴、可推广的县级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度样板”。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探索的平度价值
刘 红
山东平度是中国北方农村典型的县级市,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平度职教中心”)是一所县级职教中心,无论是资金设备还是区位交通,相比起许多大城市而言都毫无优势可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为何花落平度?评奖是一种导向,其意义在于引领,《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中,对特等奖教学成果的要求为,“应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并经过不少于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平度大奖”有着怎样的改革突破?在大奖背后,又体现出怎样的教学成果奖的价值导向?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平度,翻开平度职教中心30年服务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历程,在我国区域农业农村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宏观和历史背景中体会平度价值。
一、开创历史:探索“双元制”在农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国化的平度样板。
平度职教中心的重大创新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回望。 198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关于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县建立“双元制”农业职业培训中心的协议》。1990年11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实施协议。作为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中国设立的13个项目中唯一一个为农业培养人才的教育项目,平度职教中心是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联合办学建立的首个农村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验中心。
今天,当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中国逐渐在走向世界职业教育舞台中心,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时,不能不提也不能忘记发展道路中学习借鉴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开创性地引入“双元制”,让平度职教中心这样一所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走在了全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前列。平度职教中心“双元制”的探索轰动一时,影响辐射全国。李铁映、姜春云、丁石孙、成思危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校视察。山东提名了25个县、市作为“双元制”试点推广,学校与全国21所职业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做了“职业教育在平度”的专题,德国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教育是一件静待花开的事,教学成果的检验需要时间,坚持的本身就难能可贵。平度职教中心坚持一切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一切为发展平度经济服务,探索“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德合作坚持了30年。
理念可以借鉴,模式不能照搬。历经引进借鉴、迁移推广、拓展创新三个时期,30年来,平度职教中心探索“双元制”在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本土化的道路,在挫折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一方面,德国职业教育中“双元制”办学观、整体学习的教育观、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等逐渐融入平度职教中心的办学中;另一方面,由于国情、文化背景不同,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平度的发展,平度职教中心不断将“双元制”中国化、平度化。
回望30年,平度职教中心道路是清晰的,带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度农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鲜明特征,也勾勒出一所农村中职对中国农村农业人才培养理念的不断升华。20世纪90年代实施“农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三点一线”式教学,强调基础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训;21世纪初逐步实施“实验示范孵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范例教学,强调利用农业生产和产品加工的各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2012年以后,逐渐形成“双创闭环,专业跨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生中心专业跨界学习组织模式,强调通过完整产业链实训基地培训,既重视单项实用技术的学习,更注重相应产业体系或领域的综合能力养成,实现从模块专业技能的掌握转化为生产经营能力的培育。
平度职教中心“双元制”中国化探索得到了德方的高度认可。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前中国处处长于尔根·维尔克说,“合格的人力资源显然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基于此,平度职教中心近30年来根据明确的目标和需求导向打造了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为本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双元制项目……是建立最晚、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办得最好的示范项目,是德方在华的明星项目。”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平度职教中心作为中德合作的优秀成果又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2017年,德方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部长戈尔德·米勒表示,“平度项目拥有丰富、专业的教学经验,可成为中德及亚非三边合作中心。”
二、紧扣“农”字:打造县级职教中心服务县域三农发展的平度模式。
平度职教中心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突出贡献,需要放到其对平度县域农业发展的历史贡献,以及其所代表的全国1 800多个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现状的背景下。
平度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一直保持着强劲势头。20世纪末平度就建有优质果品、优质小麦、优质棉花及蔬菜、花生、生猪、肉牛等25个生产基地,是“七五”“八五”期间全国唯一的粮棉油肉果连续多年跨入全国“百强”的县(市),油料总产连续9年保持了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肉牛之乡”“中国大姜之乡”。2013年,平度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单位,全国仅25个;2015年,获批山东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全国共100个。
平度农业的发展与当地农业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密不可分。平度人口138万,其中农村人口82万,平度职教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紧跟平度农业发展的步伐,努力将当地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为平度农业前进的每一步提供强力支撑,把职业教育“办在政府的眼里,办到农民的心上”。
平度多年来坚持科技兴农,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变向。学校充分利用中德合作的资源、信息和人才优势,结合平度农业特色,拉动地方产业升级。1994年开始,学校引进葡萄酒生产线,建立果品加工培训中心,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拉动产业升级。1998年开始,学校购进第一批奶牛投产运营,拉动奶牛养殖业逐步成为平度市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杂交改良的“黄白花”“黑白花”乳肉兼用型奶牛,促进了当地奶牛品种的更新升级。2000年开始,建设良种猪场,后与德国施泰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育种小组,培育“召德”系列种猪,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08年开始,“神七”成功发射,平度市4种优良种子,芹菜、西瓜、西红柿和小麦也搭乘飞船遨游太空,参与太空育种试验。学校参与了对小麦、芹菜、西瓜、樱桃西红柿育种材料3年多的选育过程。2014年,响应青岛菜篮子工程,建立太阳能智能控制温室,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样本…… 。
平度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品牌建设。学校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学校专业教师通过担任政府和企业专家顾问、行业标准化评审专家、兼任农业或企业技术顾问等方式,2013年前后,深度参与催生平度19个地标产品。如大泽山葡萄,之前品种少,技术发展滞后,学校帮助政府积极进行优良品种推广,现有100多个品种。专业老师向农户们详细地讲解栽培技术,提高了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为葡萄的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平度着力打造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农业产业园和休闲农业。2010年左右,学校示范孵化青岛乐义现代科技示范基地等大批绿色生态园。
平度不断推进农村改革,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2006年,国家颁布《农村专业合作社法》后,平度市高度重视,学校为平度培育了1 876个专业合作社主持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平度在不同时期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种植+产品+加工+销售”等经营模式,学校通过引入学校培训课程、下乡指导等机会积极推广这些模式,成为经营模式真正落地的传送纽带。
平度职教中心的“双元制”项目实施以来,共培养了5.5万名毕业生,其中农业技术人才1.8万人,占当地农业人才的75%。目前平度农业类企业约700多家,农村合作社一共有3 200家,其中,72家青岛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有80%左右是学校毕业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润物无声,其作用其实是很难量化的,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办到农民心上,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无法算出真正产生了多少效益,更多的是农民与学校说不完的故事。采访中,学校领导说,“我们这里的农民经常是抱着一只病鸡、赶着自己的猪就来学校问怎么办,接过的电话那更是不计其数……”
平度只是一个县级市,平度职教中心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100多万人,看起来数量并不大,但这在今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却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随着年轻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聚焦,乡村老龄化、兼业化、空心化现象突出,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县级职教中心是培养留得住的高技能农业人才的摇篮,是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当前开展“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国2 000多个县,每一个县都需要有一所如平度职教中心这样的县级职教中心,提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尤其是当许多县级职教中心发展举步维艰,甚至转办普通升学教育时,平度职教中心为县级职教中心服务县域农业发展树立了样板——服务好县域经济发展需求,把职业教育“办在政府眼里,办在农民的心上”,县级职教中心才有存在的理由和作为类型教育的尊严。
三、坚守中职: 塑造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在服务中得发展的平度范例。
平度职教中心在国内的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的重大影响,要放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大背景来看。
与我国许多地方一样,在平度,中等职业教育也是相对弱势的教育。与我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平度的发展环境同样艰难,缺少合作企业、缺少社会认同……然而,平度职教中心靠30年来的主动作为,把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办在政府的眼里,办在农民的心上,获得了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存在价值,也实现了学校的高速发展。
有为才有位。平度的“双元制”教学改革探索紧跟平度农业发展的动向,把职业教育办到政府眼里,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给政策、给资金。省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推广双元制办学模式的意见》《关于“双元制”培训企业及实习指导师傅的管理意见》等10个文件,保障“双元制”项目的顺利实施;平度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十五条意见》,提出要深化“校企共建”发展模式,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形势需要,积极推进“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市委、市政府总投资约1.8亿改、扩建学校。
学校在服务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目前,学校占地64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62人,在校生5 857人,远程开放教育学员2 068人,开设畜牧兽医等16个专业。30年来,德方援助600万欧元,中方投入配套资金6 000余万元人民币,建起50余个实训车间和10个校内实训基地。学校是山东省涉农专业开设最全、设施设备最先进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派出专业教师100余人次到德国进修培训。主持开发了《山东省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山东省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了"电工实训"等4门青岛市精品课程、2门网络精品课程、10门平度市精品课程,出版了《焙烤制品加工与检验》等32本校本教材。
学校共有省市级名师7人;全国、省市优质课78人获一等奖;61人被评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15名教师获得国际通用的师傅证书;267名专业教师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开发省级4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开发行动课程48门。省级以上课题22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7项。全国信息化大赛8人获奖。
强者恒强。学校连续两次争取教育部拨款450万元用于生物技术工程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全国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争取教育部、财政部、省市投资1 460万元用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争取山东省教育厅每年拨付100万元资金扶持师资培训;争取青岛市教育局每年提供70万元教育装备支持;争取青岛、平度财政资金支持1 95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双元制”成果辐射全国并且走向世界,面向全国、全省和青岛市培训职业学校校长、管理干部、骨干教师8 000余人,共接待国内外考察者4万多人次,参观团队600余个。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愈发困难。2017年,我国职普比为40.1∶59.9,当许多人质疑是否还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中职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平度职教中心发展的范例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绝对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中职发展困境归根到底是质量的问题。质量的问题与政府的投入、社会环境等有着正向或者反向循环的关系,服务支撑好政府发展地方的综合需求,真正解决好人民就好业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6B-M2Ck5qSYmM4UEPhx6Q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期